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步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即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快速衔接,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升温,更彰显出其国际化进程的坚实步伐。 阅读量:12441
2025年10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与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首单业务落地形成精准呼应。这一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同频共振,并非孤立事件——叠加此前跨境支付基建升级、双边货币合作深化等一系列动态,人民币国际化正以“政策-市场-基建-安全”多维度协同的态势,释放出层次丰富的积极信号,其全球货币功能与地位稳步提升。 阅读量:14269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督促相关省(区、市)分支机构用好用足新增再贷款额度,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融资需求,简化程序,加快审批,保障受灾企业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工商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做好城乡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在信贷投放、产品创新、综合服务、科技赋能、网点网络、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倾斜投入,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4.8万亿元,较年初增速近17%。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有效防范行业风险,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财险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互联网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
2024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85.1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比42.7%;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2.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占比16.7%。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加快成长。
1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7790亿元,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操作金额为9950亿元,利率为2.5%,与前次持平。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增强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及众多金融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增强市场信心的战略已全面展开,并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跨境金融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展开。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然成为全球经济舞台的重要角色。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启动以来,经历了十五年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家扎根于北京的地方金融机构,北京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在与各区政府的战略合作中,展现了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与社会责任。这一系列合作不仅体现了政银之间的深度融合,也为地方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产管理业务是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现代金融服务转型,全面提升投资管理与研究能力,从产品和投资两端共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动由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等金融服务构成的大资管业务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既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也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需求不断增长。为提升外籍人员在华的支付便利性,农业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外卡降费、深化场景建设和优化现金服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也为商户和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利好。
作为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人民币国际化是方向,也是趋势,始终焕发着旺盛生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